滑轮是一个周围有凹槽的小轮子,可以绕轴旋转。能绕中心轴旋转的简单机器称为滑轮,由一个能绕中心轴旋转的带槽圆盘和横跨圆盘的绳子、胶带、钢缆、链条组成。
如下图,是等臂杆。如果在它的上下加一个半圆形的板,在支点处装一根轴使它转动,这就是滑轮。
滑轮的杆模型
所以滑轮的本质是一个可旋转的杠杆。杠杆的平衡条件也适用于滑轮。
滑轮有三种:天车:在转动过程中,它的轴是固定的,或者位置不变。动滑轮:在转动的过程中,它的轴可以随物体移动,或者轴的位置不断变化。滑轮:两个或多个滑轮的组合。
天车的特点:如图,根据杠杆原理分析:排除摩擦力,F1l1=F2l2,因为L1=L2,所以F1=F2,天车的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,使用天车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。
天车的杆模型
动滑轮的特点:如下图所示,不考虑动滑轮的重量和摩擦力,根据杠杆原理分析:F1l1=F2l2,因为L1=2L2,动滑轮的本质是动力臂是两倍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。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,但是不能改变力量的方向。动滑轮的支点是可变的。如果只忽略轴间的摩擦力,拉力F= (G +G) /2。
动滑轮的杆模型
滑轮组的特点: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,有时还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。排除轴间摩擦力和动滑轮重力,拉力f = g/n .如果只忽略轴间摩擦力,拉力F= (G +G)/n。
滑轮组由若干天车和动滑轮配合而成,可以达到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。在使用中,省力多少决定了绳子的缠绕方式。
代表性滑轮组
原理是:当n为奇数时,绳索由滑轮驱动。使用动滑轮时,要承受三段绳索,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就增加两段绳索。如果n=5,则需要两个可移动滑轮(3+2)。当n为偶数时,钢丝绳从天车开始。此时,所有移动的滑轮都只由两根绳子承担。如果n=4,则需要两个可移动滑轮(2+2)。
根据需要确定天车的数量,原则是:一般两根绳索配一个动滑轮,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天车。当不需要改变力的方向时,偶数编号的绳索可以减少一个天车;要改变力的方向,需要加一个天车。
滑轮组的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:奇动偶定;移动一定,偶数减一定,改变方向加一定。
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讨论滑轮省力的物理原理。对于天车,上面讨论的是一个理想的机器。实际使用天车时,应考虑转轴与钢丝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。所以使用天车不能省力,本文不讨论。
滑轮组的省力原理和动滑轮一样,只是动滑轮的数量不同。因此,本文不讨论滑轮组,只讨论典型的滑轮——动滑轮。
首先可以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动滑轮的省力原理。
如果是理想的动滑轮,不考虑动滑轮的重量和摩擦力,根据杠杆原理分析,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,使用动滑轮可以节省一半的力。使用动滑轮,动力运动的距离大于重物。
其次,从静平衡的角度分析了动滑轮的省力原理。
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,当动滑轮在垂直方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,动滑轮受到四个静力的平衡,即动滑轮自重(G运动)、重物对动滑轮的拉力(等于物体G的重量)和两根绳子对动滑轮的拉力f。由于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,两根绳子对动滑轮的拉力F相等,所以有一个平衡方程:2 F= G物体+G运动,拉力F= (G物体+G运动)/2。
G运动相对于G物体很小,所以f小于G,也就是动滑轮省力。
再次,从机械工作原理的角度探讨了动滑轮的省力原理。
机械做功原理: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。理解它在下列情况下的含义:
1、做完一件事,做的功是一个不变的值,不管你用龙腾棋牌官网 方式。省力必然成本距离;努力必然会节省距离。
2、不考虑摩擦力和机械自重:用人力F举起东西所做的功等于机械举起东西所做的功。
3、不考虑摩擦力和机械自重:动力F所做的功等于阻力所做的功。
4.如果考虑摩擦力和机械自重,G运动(实际机械):功率F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。
5.如果考虑摩擦力和机械的自重(即实际机械),使用机械不仅可以省力,还可以做更多的额外工作。
所以对于一个理想的机器,W=FS=Gh,由于S=2h,F=G/2,这就是动滑轮省力一半的原理。
如果只考虑机械自重而不考虑摩擦力,那么FS=Gh+G移动h .由于S=2h,F= (G物体+G移动)/2。G动相对G物体来说很小,动滑轮还是比较省力的。
如果考虑摩擦力和机械自重,G-motion(实际机械):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。此时η= Gh/FS,因为S=2h,所以F=G/2η,η为机械效率,始终小于1,即动滑轮仍然省力。
特别提醒:不是所有的动滑轮都能省力。下图,右边的动滑轮费力。
滑轮是一种变形杠杆,属于杠杆简单机械,用途广泛。在中国,早在战国时期,《莫箐》一书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载。滑轮组广泛应用于起重机、绞车、电梯等机械中。工厂常用的差速器滑轮(俗称手拉葫芦)也是滑轮组的一种。
阿基米德详细解释了滑轮的运动学理论。据说阿基米德曾独自用复合滑轮拉动一艘满载货物和乘客的海船。公元一世纪,弘分析并写出了关于复合滑轮的理论,证明了载荷与作用力之比等于承受载荷的绳段数,即“滑轮原理”。
gdhaoji.com kzxmf.com 52jitapu.com mjwl135.com 88wwn.com jjgav4.com laf889.com 027ab.com fqle3.com